這個課程是在完形課程之後所產生的,可參考之前談過的完形課程。
黃金圈課程的特別之處在於,課程內容沒有既定的框架,有幾個基本的主軸,至於怎麼走就要看整個團體的動能。就像走在森林中,你知道你要走出去,但是沒有既定的道路,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踏上未知的旅程。我們完形的老師Rose Najia與同學們開課前先討論好課程主軸: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並以自己的天賦賺錢?在這裡稱Rose為 ”老師”不太正確,Rose把自己定位為比較像是”Facilitator/ 主持人”的概念,這概念在亞洲世界並不常見。不同於”老師”的權威角色或是方方面面的規劃與照顧,”主持人”比較像是在關鍵時刻指出方向、提供建議、在同學遇到困難時從旁協助,但基本上希望同學們可以拿回課程的主導權,主動探索、並決定自己的走向。光是這點,這個課程就非常值回票價了,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大多習慣遵從權威的亞洲式教導,突然獲得那麼多自由與主導權,會發生什麼事呢?
由於是以完形課程為主軸,同學們也都是資深完形學員,所以第一堂課開始前,老師就直接請我們孵夢,並於課前分享自己的夢境於群組中。孵夢宣言是:請展現給我看我的天賦是什麼?又是什麼在阻礙我發揮天賦?哈!結果從這件事開始,同學們就很不習慣了!因為以往的課程,學生只要出席就好,聽老師要講什麼,學生再決定要如何反應。但是,這個課前準備需要花時間先孵夢、記夢、並且採去行動在群組中分享,並回應大家的看法。當然有人沒交這個課前作業,所以第一堂課就從你為何沒交作業開始探索…如果大家都同意了課程主軸是要尋找天賦,怎麼會不想做這個作業呢?這個背後的阻礙就很有趣、很值得探討了,通常會跟我們自己背後的議題有關,可能是出於羞愧、自我批評、自我價值低落種種原因,所以裹足不前。在課堂上,就會針對每個人做他們專屬議題的個案。
在這個自我探索的課程中,有個主軸就是要製作一本屬於自己的”書”, 以藝術創作來完成自我探索。這個”書”的意思不單指像書本的書,可以是用任何材質、媒介所製作的作品,例如照片、影片、植物、紙黏土、木頭、寫詩等各種物品以呈現平面或立體的作品,沒有任何設限。在製作這本書的時候,只有一個原則,不要事先計畫,而是跟著感覺走;意思是不用在一開始就決定我要畫十幅水彩畫當作最終作品呈現,而是要在過程中一邊探索、一邊實驗,摸著石頭過河,過到哪就算哪。總之,過程中要忠於自己的感受去呈現。
要多忠於自己呢?這是個一年的課程,有一位同學到了第10、11個月,都幾乎還沒有任何成品出來呢。還有同學在最後幾個月完全丟掉自己之前的作品,因為在家裡太佔空間,這也很有趣。之前提到這些作品都是我們當下感受的呈現,那為何會連自己的作品、也是自己的一部分都認為在家裡占空間而捨得丟掉呢?難道不值得在家裡為他挪出一個位置嗎?這是否反應出自己的犧牲以及缺乏自我認同呢?當然這其中也有我的投射,端看每個人的反思是甚麼囉,畢竟你永遠不會知道踏上旅程後會發生什麼事。
對於我而言,一開始以為既然是探索自己的天賦,在我的想像裡就有各種好玩的嘗試與挑戰;殊不知在過程中,很多的自我懷疑、創傷、自我阻礙、恐懼等隱藏在背後的議題都慢慢浮現,中間有很多的憤怒、悲傷等各種情緒,很是過癮,而我跟同學們就這樣一一的跨越這些讓我們無法發揮天賦的阻礙。當大家覺得自己的課題應該做得差不多,在一年課程快要結束之時,Rose提出需要辦成果發表會的提議,需要在出席的觀眾面前介紹自己的作品、並且每個人要帶2-3位好友家人來觀賞。哇!想不到一提出就受到很多反對,大約有超過半數的人包括我,都不想跟大眾介紹自己的作品。因為我們在課程中是非常忠實的將自己所有的感覺與故事以作品呈現出來,所以若想到要在大家面前介紹,就覺得很害羞跟覺得沒必要做這個說明。但是話說回來,這不就也表示我們無法在大眾面前呈現真實的自己呢?如果要展現天賦給世界,那也表示要展現一部分真實的自己啊;這個作品也算是我們的成果,如果我們連這個介紹都不敢做,那遑論要把自己呈現在世人眼前。但當下大多數同學還是覺得無法,所以到最後只有三位同學在成發會做介紹。而在成發之後,我也莫名地獲得了勇氣,甚至立下了第二年成發絕對要好好為自己作品做介紹的誓言,至於為何會有如此轉變,這都是後話了。
接下來就分享成果發表會當天我和其他同學的作品,請大家慢慢觀賞啦。
WELCOME TO MY DREAM UNIVERSE。歡迎來到我的夢宇宙
其他同學的作品:
留下回覆